高考赋分是对考生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并依据该成绩在考生群体中的排名,赋予相应等级的分数。选考科目的赋分以学考合格为前提,分数从40分起,最高可达100分。
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制度中的一种评价方式,涉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科目,其成绩均按等级进行赋分。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考生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然后根据成绩所在的等级区间,给予相应的分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面向合格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为理工农医(含体育)和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结合招生章程和计划,对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择优录取。
新高考赋分制的计算方法如下:根据考生原始分数从高到低划分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占比约为A等15%、B等35%、C等35%、D等13%、E等2%。接着,通过公式(该区间高考最高分-原始分)÷(原始分-该区间高考最低分)=(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x)÷(x-等级赋分区间最低分)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等级。学考合格是赋分的前提,而选考科目的分数并不直接等同于高考最终得分。赋分的关键在于理解所选科目分数在全体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进而确定等级,并根据等级赋予相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