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赋分机制基于考生所选科目在全省的排名来确定等级,进而进行赋分。其计算公式为R/r=(A-T)/(T-a),具体操作是以实际选考科目的人数和成绩为基础,将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
新高考赋分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赋分区间:将考生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序,并按比例划分为五个等级,对应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2. 确定原始分数区间: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确定原始分数区间。
3. 应用公式计算: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为R,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为r,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分成绩为T,其余为已知数。通过计算公式R/r=(A-T)/(T-a),四舍五入取整后得出T值。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意味着根据考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进行评价,以解决不同选考科目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在3+3模式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采用原始分,而选考科目则采用等级赋分;在3+1+2模式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或历史采用原始分,其余两门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
新高考赋分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公平性。在选科方式多样化的新高考模式下,如3+1+2模式,存在高达12种组合,这种模式虽然打破了旧高考文理科分班的模式,但也带来了不可比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高考采用按考生各科成绩排名来决定总成绩,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科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