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回忆为主题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朝”寓意早年时光,“夕”则指晚年岁月。书名寓意着早年绽放的鲜花,在晚年时被摘取或拾起,反映了鲁迅先生在晚年对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的回忆。
《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如下: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遭受了所谓的“正人君子”的诽谤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政府的残暴,因而遭到通缉,不得不远赴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为回忆往事,实则借题发挥,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于1926年2月至11月创作,共10篇。前5篇在北京完成,后5篇在厦门创作,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更名为《朝花夕拾》,并附有《小引》,同年7月又写下《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朝花夕拾》人物描写摘抄如下:
1. 描述“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 介绍自己:“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3.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