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档是指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学校在审查考生档案时,若发现考生不符合所填报志愿的专业要求,便会将档案退回省招生办,并决定不予录取。这一过程通常遵循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的限制,一般不超过120%,具体比例由各校自行确定。考生是否被录取及录取的专业均由学校决定,同时学校也负责向未录取考生解释原因和处理相关遗留问题。以下是对相关问题的梳理,供大家参考。

高考志愿填报退档是什么意思 退档的原因有哪些,第1张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退档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省招生办将考生档案投递至高校后,高校依据《招生章程》进行专业分配时,若发现考生档案中的信息无法满足其填报志愿的要求,便会将档案退回省招生办,从而决定不予录取。通常情况下,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数量控制在120%以内,调档比例由学校自行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及录取的专业由学校最终决定,同时学校也负责对未录取考生进行解释和处理其他遗留问题。

高校不会随意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高分考生被退档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考生分数虽高于学校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不服从调剂;二是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成绩较差;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若考生被不合理退档,应及时与相关高校联系。

退档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政策性退档

所谓政策性退档,是指高校在按比例投档的情况下,由于批次省控线按照1:1.2的比例划出,各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至1:1.2的投档比例,这种录取政策可能导致考生即使达到省控线也未必能被录取。在线上几分左右的“擦线考生”需谨慎填报,最好选择服从调剂。尽管当前平行志愿模式下,政策性退档的情况已较少,但仍有个别院校可能实施退档。

二、身体条件不达标

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未仔细阅读《招生章程》,忽略了某些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如空乘专业对身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被退档是不划算的,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务必仔细阅读《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