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古诗词,关键在于把握“意明于情融”的八字真谛。任何文学作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中外,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
正如杜牧所言:“凡为文以意为主”,“意”是作品的灵魂,唐诗宋词亦然。因此,朗诵唐诗宋词,首要任务是准确传达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
要想准确传达作品中的“意”,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诗词是文学中最凝练的形式,而唐诗宋词的语言与今人相差甚远,加之历史背景和典故的运用,理解起来颇具挑战。因此,借助参考书籍,细致阅读,是朗诵者不可或缺的步骤。
以下六点,是朗诵者需注意的关键:
1. 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如朗诵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必须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以及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样才能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作者的性格和作品风格:如朗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需了解李白的豪放与浪漫,才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意境。
3. 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如朗诵杜牧的《早雁》,需明白诗中所表现的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对战争挑起者的愤恨,以及对统治阶级的讽刺。
4. 了解作品的谋篇布局:如朗诵秦观的《鹊桥仙》,需清楚作品的特点,如描述、议论、写景、抒情等,以便准确传达作品的意境。
5. 了解作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意义:如朗诵苏轼的《江城子》,需补全省略成分,理解古今词义差异,明确修辞和典故,才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意境。
6. “意明于情融”:在朗诵实践中,有些人对作品理解深刻,但朗诵效果不佳,原因在于他们过于理智、客观、冷静,缺乏感情投入。思想与感情密不可分,理解作品时,要全身心融入作者的情感,才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意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