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录取分数线是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据全省考生高考成绩及招生计划,按照一定比例设定的,用以确定各批次、各科类投档新生所需达到的最低成绩标准。招生院校需在本校所在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之上进行考生录取,仅当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时(通常称为“上线考生”),其档案才有机会被高校检索并选择录取。鉴于重点高校大多集中在本科第一批次,因此本科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被称为“重点线”和“国本线”。相应地,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被称为“省本线”和“本科线”。
各批次、各科类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有所区别,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其中文史类和理工类通常又分为第一批次(重点本科批次)、第二批次(一般本科批次)、第三批次(独立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以及第四批次(高职专科院校)。
由于第一批次录取的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部分为经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因此该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又被称为“重点线”。
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部分为经批准的民办大学或独立学院),因此其控制分数线被称为“本科线”。本科线的划定通常基于计划招生数略多的原则,计算方法是从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向下推算,直至人数比第二批计划招生数有一定余量,此分数即为控制分数线。
第三批次录取的院校(本科)主要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以及部分高收费的高校(专业)。
第四批次录取的院校(高职专科)涵盖除提前专科外的所有高职(专科)层次院校(专业),其录取分数控制线通常称为“专科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