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茅舍映残月,足迹板桥覆薄霜。”此联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技巧,通过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清晨旅途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在这首诗中,温庭筠以“鸡鸣”、“茅舍”、“残月”、“足迹”、“板桥”、“薄霜”六个意象,巧妙地勾勒出一幅早行图。画面中,月亮渐隐,天色微明,四周静谧无声;突然,茅舍中传来鸡鸣,世界瞬间充满生机;秋冬之际,寒风呼啸,板桥上覆盖着清霜,霜上留有前人足迹。
“鸡鸣”、“残月”、“薄霜”三字,既揭示了诗题“早行”的意境,又点明了作诗的时间——秋冬。而“茅舍”、“足迹”、“板桥”则展现了旅途中特有的景物,增添了羁旅之愁。这两句诗的核心在于,诗人用短短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漫长、完整的出行过程。大致情景如下:诗人在茅舍中歇息,听到鸡鸣,便下意识查看天色,发现月亮已西沉,知天将亮,于是起床整理行囊;一切准备就绪,踏上旅途,经过板桥时,发现霜上留有人的足迹,原来有人比自己更早出发。
由此可见,温庭筠在写景状物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真正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界。
原文出处及译文: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鸣茅舍映残月,足迹板桥覆薄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鸣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