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与“众口铄金”一语双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指团结一心可成就大事,而众口一词可毁掉一切。这一典故讲述的是东周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位期间,因铸大钱和大钟两事,不听劝阻,最终导致国乱身死的悲剧。

周景王在位第二十一年和二十三年,两次做出违背民心的决策。他计划铸造两组巨型编钟,意图将其悬挂演奏。对此,景王身边的大臣单穆公和司乐大夫伶州鸠均表示反对。单穆公认为铸大钱会损害民生,铸大钟则劳民伤财,二者皆不利于国家稳定。伶州鸠则从音乐角度出发,指出编钟声律需和谐,若百姓心生怨恨,和谐便无从谈起。他引用“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表达自己的担忧,但景王依然我行我素。

三年后,景王铸成大钱和大钟,却于次年因心疾去世,周王朝随即陷入长达五年的内乱。这则典故警示后人,治国理政需顺应民心,方能长治久安。

众志成城押韵下一句,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