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首次提出。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于柏林,是柏林洪堡大学的毕业生。他被誉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魏格纳在1930年11月考察格陵兰冰原时不幸遇难。除了“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这一主要译名外,他还被称为“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鲁夫雷多·魏格纳”和“艾尔弗雷德·韦格纳”,简称“魏格纳”。他是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也是大陆漂移说的创立者。
大陆漂移学说是用来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科学理论。该学说指出,地球上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统一的巨大陆块,即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这些大陆开始分裂并漂移,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理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主要与地球自转产生的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有关。较轻的硅铝质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在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下,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从而实现了向西和向赤道的大规模水平漂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