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今年众多地区纷纷推迟了改革进程,这种新型的改革模式似乎遭遇了冷遇。那么,这一改革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高考“3+3”模式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进行改革,如何选择科目?

解读高考“3+3”模式

什么是高考3+3模式 如何选科好,第1张

所谓“3+3”模式,即高考考试科目为6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保持不变,每门科目满分150分。外语科目考试改为一年两考,除了参加高考外,高三阶段还会组织一次听力考试。此外,数学科目也不再区分文理科,因为高中教育已经取消了文理科划分,因此数学考试也不再分为两套试卷。

在“3+3”模式中,后一个“3”指的是从高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任选三门作为高考科目。学生在选择科目时,虽然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并非随心所欲。学生需要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大学可选专业范围、个人兴趣和成绩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高考“3+3”模式采用等级赋分制,即选定的三门选考科目不以直接分数形式呈现,而是以等级形式表现,再转换为分数。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因学科难度差异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如果物理考试难度较大,尖子生考了80分,而地理考试相对简单,中等生考了88分,在总分计算中,中等生的分数似乎更高。但采用等级赋分制后,尖子生的分数仍然高于中等生。

高考“3+3”模式选科方法

高考选科主要应考虑学生的成绩、未来想就读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明确了这些因素,选考科目的选择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对于对工科或军校感兴趣的学生,物理科目是必选的,最好再选择化学,其余一科可自选。

对于中等生而言,选择范围相对较广,但化学科目最好选择。如果喜欢物理,则可以选择;如果不喜欢,也不必勉强,以免影响高考成绩。其他科目也可以自选,没有太多要求。但如果有心仪的专业,一定要关注该专业对科目的限制或要求,以免影响大学录取。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科目更为自由,可以按照个人喜好选择,但仍有一些不推荐的组合,如文综,因为可报考的专业较少。